拔牙凶险6种情况牙变男子让拔后离世
拔牙为何会引发致命危险? 杭州口腔医院城西院区口腔外科副主任医师彭灿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单就上述广元男子事件来看,披露的信息不足,不能简单判断就是拔牙引起的死亡。 临床上,拔牙是一项常见的有创口腔小手术,虽然整体安全性较高,但极少数情况下确实可能引发致命危险。 这些危险通常与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术中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 6种情况让拔牙变危险 彭灿星提醒,如果存在以下疾病或情况,拔牙需谨慎。如确需拔牙,须如实向医务人员告知近期身体情况,切勿隐瞒病情。 !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在拔牙时可能因应激反应导致血压骤升或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致命事件。 若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还可能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术后大出血。 急性炎症期 处于牙源性感染急性期的患者,拔牙可能促使感染扩散,诱发全身性菌血症。 临床上,牙周炎较为常见。长期的牙周致病菌及炎症介质(如C反应蛋白)通过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中风等风险。 研究显示,重度牙周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健康人群高2~3倍。这类患者在拔牙后,同样可能出现感染扩散,诱发疾病。 特殊生理状态 女性月经期或妊娠期(尤其是孕早期和晚期)拔牙,可能因凝血功能变化或应激反应增加风险。 血液系统疾病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拔牙后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甚至需输血抢救。 此外,白血病或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异常也会增加风险。 糖尿病与免疫缺陷 未控制的糖尿病会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则可能因抵抗力低下导致感染扩散至全身,引发败血症。 药物与凝血异常 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或激素类药物者,需术前调整用药,否则可能因凝血异常引发出血。 关于拔牙,医生最想提醒你的事 彭灿星表示,为确保拔牙手术的安全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拔牙前 1.患者需配合医生进行全面医学评估,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等检验报告。 2.术前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身体状况,部分药物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短时期调整。 3.尽可能选择具备齐全急救设备和拥有急救能力的正规综合性医院或专业的大型口腔医院;选择经验丰富的口腔医生,特别是口腔外科医生。 拔牙后 4.拔牙后确保棉花球或纱布卷压迫伤口30~40分钟后取出。 应减少吐口水,尽量咽下,也不要频繁用舌头舔触伤口,以免引发感染。若创面持续出血,或有恶臭分泌物排出,红肿剧痛等情况,要及时联系医生。 5.拔牙2小时后(以麻药消退为准)可进食,以温凉软食为宜,避免用拔牙侧咀嚼,可适当饮用牛奶豆浆之类液态食品,避免咀嚼。需注意,尽量倒入杯中饮用,勿用吸管,以免口腔内负压引起出血。 6.拔牙后要避免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影响创口愈合,还可能导致血凝块脱落,引发出血。 7.拔牙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血压升高,增加创口出血的风险。 此外,拔牙后会有一定的疼痛,如术后两到三天无明显缓解或加重,请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有可能需要处理伤口。 编辑、一审:童威楠 二审:杨月云 三审:王润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可以查分了!20余省份今日公布考研初试成绩
- 浙江宁波发布重点消费提示 盲盒经济、美容套路、二手车纠纷上榜
- 跟团游“泡汤”赔偿遭拒 法院调解促退款
- 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 “量子产品”是“伪科技”,涉嫌虚假宣传
- 豪门足球风云球员训练界面失踪球员排查指南与解决方法详解
- 信息不对称成为纠纷主因 浙江台州发布二手车消费调查报告
- 福建发布上半年投诉分析报告 服装鞋帽类投诉增长明显
- 湖南召开网络直播营销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进会 为网络直播营销把脉问诊
- 解神者莉莉丝超强阵容搭配攻略 顶级组合推荐与实战技巧解析
- 近九成商家24小时内退款 广东承诺无理由退货商家达3900余家
- 买到库存11年名表 江苏省消保委约谈劳力士:手表生产日期应售前标注
- 买了商品房却用不上管道燃气 多个小区业主盼通天然气
- 因4项违规被罚120万元 中信消费金融回应:已完成整改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智慧眼”让食品监管“耳聪目明”
- 山水兰庭小区未装电梯就交付 业主直呼“太不安全”
- 近九成商家24小时内退款 广东承诺无理由退货商家达3900余家
- 清华大学暑期恢复校园开放参观
- 近九成商家24小时内退款 广东承诺无理由退货商家达3900余家
- 山西太原中博会发放359.6万元惠民券
-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发布 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00万元
- 搜索
-
- 友情链接
-